人老了,没用了老王坐三轮车聊闲话

旅游攻略 heimagongsi 17℃

抄书打卡第八天,宗月大师老舍宗月大师俗名应该是叫刘寿绵,所以老舍叫他刘大叔。当年,刘寿绵是内务府人,西直门大街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,年轻的时候他乐善好施,到四十多

抄书打卡第八天,宗月大师老舍宗月大师俗名应该是叫刘寿绵,所以老舍叫他刘大叔。当年,刘寿绵是内务府人,西直门大街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,年轻的时候他乐善好施,到四十多岁,家产被骗光了,出家做了和尚,他一生助人无数,悲悯众生,抗战期间更是坚守气节,万民景仰,可以说,刘寿绵先生是那个最早的、点燃了老舍心中那盏善的灯火的人。得知宗月大师圆寂的消息后,身在重庆的老舍先生十分悲痛,写下了这篇散文,追忆缅怀宗月大师。

1、名人名篇写人文章

杨绛的《老王》我常坐老王的三轮。他蹬,我坐,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。据老王自己讲:北京解放后,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;那时候他“脑袋慢”,“没绕过来”,“晚了一步”,就“进不去了”。他感叹自己“人老了,没用了”。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,因为他是单干户。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;有个哥哥死了,有两个侄儿“没出息”,此外就没什么亲人。

有人说,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,害了什么恶病,瞎掉一只眼。他那只好眼也有病,天黑了就看不见,有一次,他撞在电杆上,撞得半面肿胀,又青又紫。那时候我们在干校,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,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,晚上就看得见了,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,也许是得了恶病,反正同是不幸,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。有一天傍晚,我们夫妇散步,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,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,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;老王正登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。